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维度,带来全新观点,全新认知升级

晚清沧海事41:二桃杀三士

发布日期:2018-11-24 00:30:02 +0000

戳蓝字 “灼识新维度” 关注我们哦!



晚清沧海事(41)

第三十六章  二桃杀三士

作者:罗马主义


“马占鳌准备反了!”马桂源收到了马占鳌派人送来的口信,惊得目瞪口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马占鳌怎么忽然决定,改变立场了!


因为在马桂源看来,马占鳌是一贯的立场不坚定,基本上就是宋江转世,活脱脱的一个投降派,现在怎么突然之间,态度又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


马占鳌派人带来的口信里说,以前都是他错了,他对不起马桂源,没有听从他的教导,真是千不该万不该,也不该选择投降这条路,寄人篱下的滋味非常的不好受,时时刻刻都受尽屈辱和白眼,苦不堪言。


马占鳌现在异常后悔,他劝马桂源,千万不要再蹈他的覆辙,只有抗争到底,才是唯一出路,如果马桂源愿意继续高举建立伊斯兰国的大旗,马占鳌保证会投暗弃明,重归马桂源的旗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退守巴彦格绒以后,马桂源本来也犹豫不决,他的叔叔马永福派了他的儿子,马桂源的表兄,带着刘锦棠的口信,劝说马桂源立刻向清政府投降。


马桂源听说马永福得到了优待,官复原职,继续担任“回目”,(大概是一个民族自治的头头)甚至就连陕西穆斯林的首领,罪大恶极的禹得彦,崔伟,毕大才也没有被秋后算账,都被纳入了清军,给了他们戴罪立功的机会,而且他们的家属也得到了妥善的安排。


马永福的儿子,马桂源的表兄,极力向他保证,如果他现在放下武器,去西宁投降的话,刘锦棠保证,循化总约还是非他莫属,(大概类似于循化回族自治区主席),西宁知府虽然不能干了,但是让他在青海省人大政协,当一个副主席副委员长之类的官职,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前面我们说过,马桂源这个人的特点,就是没主意,听见他的表兄这么一说,他就有点犹豫了,打算向刘锦棠投降,可是就在这个时候,马占鳌派人给他带了口信,又让他产生了新的想法。


马占鳌派来的人给他说,他投降以后,过得很苦,现在已经后悔了,早就想重新反了,可是苦于自己没有号召力,所以只能一直隐忍不发。


现在如果马桂源愿意振臂一呼,表明自己和清朝政府抗争到底的决心,那么马占鳌愿意甘为前驱,而且众所周知,马占鳌战力无敌,到目前为止,唯一在正面战场上击败过清军的,只有马占鳌一人。


所以如果双方强强联手,马桂源以教主之尊,号召花寺门下的教徒,再次拿起武器,委任马占鳌为统兵大将,利用甘肃青海一带的地形优势,完全可以和清军再争高下。


而且马占鳌派来的人还对马桂源说,其实老教的穆斯林,完全可以打得过清军,你仔细想一想,马占鳌在河州就击败了清军,白彦虎本来也可以在大小峡口挡住清军,最后战败,完全是因为马永福背后叛变,在西宁发动起义,让他们腹背受敌的原因。


所以一切问题的根本,马占鳌认为,都在于我们自己意志不坚定,特别是他自己,也对目前的状况负有严重的责任,而西北穆斯林的唯一出路,他现在终于想明白了,就是抗争到底,而唯一能领导这场斗争走向成功的,就非马桂源莫属。


而且马占鳌认为,其实只要挡住清军个一年半载,再在战场上击败他们一两次,朝廷肯定会撤了左宗棠的职,来和他们议和,到时候,他们就可以只用名义上向朝廷投降,事实上完全掌握这里的自主权。


一旦达到了这个效果,他们就可以像当年的西夏国一样,和清廷虚与委蛇,暗中潜心发展壮大,等到清廷下次遇到内乱外患的时候,他们就可以趁机宣布独立,伊斯兰国的建国事业,就指日可待了,而马桂源就会成为伊斯兰国的开国苏丹,名垂史册。


马桂源听到了来人的这一番话,立刻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当即决定,不再向刘锦棠投降,要高举古兰经,把伊斯兰国的建国事业,坚持到底。


但是来人又说,马占鳌是绝对相信教主的,但是他手下的人,却害怕教主三心二意,如果想要让大家死心塌地的跟随教主,马桂源就必须做点什么,来表示一下,自己死战到底,绝不后退的决心。


马桂源一听,急忙问道,你说做什么好,我马上去做。来人说,马永福是个叛徒,全是因为他,导致西宁失陷,青海战败,罪全在他一人,如果马桂源想让教内的门徒,全部相信他坚持到底的决心,就应该杀了马永福的儿子,表明自己和清廷彻底一刀两断,如果不这么做,大家就不会相信你,你的苏丹就做不成。


马桂源听罢,二话不说,立刻叫人去把马永福的儿子推出去斩了,然后问来人,接下去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来人就把马占鳌的计谋,全盘向马桂源托出,首先马桂源做好打游击的准备,等到陈湜率领清军,靠近巴彦格绒的时候,马占鳌会选好地方,让马桂源带人,先在那里埋伏,然后马占鳌把清军引诱进伏击圈,双方里应外合,一举歼灭陈湜率领的1万余清军,彻底扭转西北战局。


具体的计划,等陈湜的大军靠近巴彦格绒的时候,马占鳌再来根据情况,具体安排,到时候马占鳌会和马桂源亲自见面,当面率领河州穆斯林首脑,向马桂源宣誓效忠,同时安排具体的作战计划,马桂源只需留在原地,等待马占鳌来汇报工作,静候佳音即可。


马桂源听罢不由得点头称是,不仅仅他觉得好,这次连他周围的人,也都觉得这个主意太妙了,只要马占鳌把清军诱入循化的重重大山之中,找个地方设伏,清军就算有三头六臂,也难逃一死,众人一下子,似乎全都看见了希望。


而就这个时候,马占鳌正作为清军的向导和先锋,向巴彦格绒方向靠近,他和马桂源之间的密谋,陈湜和沈玉遂两人,完全一无所知。


而且在青海甘肃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地形复杂,除了当地人,没有人能找得到方向,现在,就算马占鳌把他们俩卖了,他们俩也只能跟着数钱,1万多清军,在绵绵无尽的大山之中,艰难的跋涉着,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命运呢?


……


白彦虎为什么不投降?有人说,是因为他曾经掘了黄帝陵,想断了华夏子孙的命数,还有人说,是因为他在内蒙古挖了清朝皇室宗亲的陵墓,怕被秋后算账,总之是因为坏事做的太多。


还有人认为,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和新教教主一样,是西北叛乱的幕后黑手,直接的煽动和组织者,所以他自己心里也是一清二楚,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首犯,绝没有一丝一毫被宽恕的可能,因此,他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


不过,我认为白彦虎坚决不降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他受伊斯兰极端教义的毒害太深,让他产生了幻觉,以为他在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值得为此献出一切!


白彦虎率领五六千人,其中能战斗的,大概有三四千人,越过了祁连山,一路逃向肃州,路上,他们遇到了从新疆赶来的中亚和新疆的穆斯林援军,双方合在一起,奔向了肃州。


马文禄得到了他们来援的消息以后,心中大喜,决定借此机会,撕破肃州城的包围圈。


现在肃州城下,除了徐占彪的川军以外,还有金顺率领的20多营清军,是原来都兴阿带往宁夏的多隆阿的部下,另外还有从陕西赶来的宋庆的毅军五个营,把肃州城围得水泄不通,各自围攻一个城门。


而原来参加河州战役的杨世俊所率领的部队,也奉左宗棠的命令,沿河西走廊赶往肃州,尾追白彦虎,防止他再度南窜。


情况对马文禄非常的不妙,但是马文禄这个家伙,前面我们也介绍过,一肚子坏水,贼点子特多,他在收到了白彦虎的消息以后,立刻决定利用好这次机会,来个里外夹击,彻底击败围城的清军。


很快,白彦虎就到了肃州城外的塔尔湾附近,在一个被废弃的堡垒里,他安顿下了部队,然后就连夜派人潜进了肃州城,和马文禄商讨对策。


徐占彪在得到了白彦虎逼近的消息后,他也没有闲着,马上派人去和追击白彦虎的杨世俊取得了联系,双方最后商定,主动出击,不等白彦虎靠近肃州城,就在塔尔湾围歼了他。


而徐占彪也向金顺和宋庆通报了这个决定,他们也同意了这个行动方案,而且为了这个行动方案的顺利实施,他们会在徐占彪分兵攻击塔尔湾的同时,全力攻城,牵制马文禄,让他无法出兵配合白彦虎。


一切都安排的很好,看起来马文禄和白彦虎的如意算盘,又要落空了。


就在徐占彪率兵去攻击白彦虎的同时,宋毅也率领来自河南的毅军,开始按着战前的商议,对肃州城下,穆斯林军的外围防线发动了进攻,牵制马文禄的行动。


我们知道,宋庆这个人也很了不得,现在的清宫档案中,还留有他的毅军操练图,上面描绘的各种阵法,行军方略,一个个都构思巧妙,堪称中国军队,早期现代化的开拓者之一。


自然而然的,他发动的进攻,也就拿出了他的看家本领,连环枪击阵,基本上就是三列纵队进攻的一个变形,只是设计的更加完善而已。


只见宋庆挥动令旗,立刻战鼓隆隆,军号齐鸣,他的部队排成了几条整齐的战线,气势汹汹的杀向了穆斯林的阵地。


没想到守卫阵地的穆斯林叛军,一看到了他的队形,立刻就笑了,不久之前,他们才因为玩这种阵型,在徐占彪那里吃了大亏,没想到清军里,居然也有人这么不识时务。


于是他们立刻进就入了战壕和各种隐蔽工事,等着踢着正步,排着整齐的队形的河南兵,进入射程以后,开始齐射。


这帮家伙的武器虽然不咋地,但是枪法真好,第一次齐射,就打倒了200多名清军,直接就把宋庆的毅军给打蒙了。


宋庆不是军事专家吗?怎么也会犯这种错误呢?!原来,他上一次打大仗,还是剿捻的时候了,最近两年才来到陕北,而且只是负责治安和剿匪工作,没有参加过大的战役,自然也就没有见过新战法。


可是就是在这短短的几年之间,军事技术的发展,又连上了几个台阶,宋庆的 老经验,现在自然全都out了。


所以守卫肃州的穆斯林,在和徐占彪打了几仗以后,马上就知道,过去的玩法行不通了,因此他们现在,也改成和徐占彪的川军一样,挖战壕,拉散兵线,匍匐前进,不再表演阅兵式了。


可是刚刚赶到战场的宋庆,显然还没有搞明白,玩法怎么又变了,所以一上来,立刻挨了一闷棒。


宋庆见状不妙,赶紧挥动令旗,急忙变阵,可是连变了几次,先是梅花阵,又是五行阵,但是都被对方打得头破血流,损失惨重,好在他的手下训练有素,才没有全军崩溃。


宋庆一看情况不妙,赶紧鸣金收兵,让他的部队撤了下来,回家闭门思过去了。


一看宋庆退去,马文禄立刻抽走了这个方向的主力,用在了其他方向,而金顺那边,只是对叛军的阵地发动了猛烈的炮击,但是马文禄观察了一阵以后,认为这是虚张声势,金顺军应该一时还没有进攻的意思,所以马文禄决定,暂时不予理会。


然后他估摸着徐占彪率领的,去进攻塔尔湾的部队,已经走远了,于是他决定,向川军的阵地动手。


前面我们说过,川军虽然又矮又挫,可是在这几支部队里,武器却是最先进的,而且战斗经验又是最丰富的,已经让马文禄吃了几次大亏了,而马文禄现在却想在他们这里,杀开一条血路,岂不是痴心妄想?


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马文禄这个家伙,能从一个小兵混到今天,盘踞肃州七年之久,把清朝的官员玩弄于鼓掌之间,没有两把刷子,那也是做不到的。


而且你只要仔细回想一下,就会发现,其他雄踞一方的叛乱穆斯林首领,都是什么教主呀,大阿訇呀,朝廷官员之类的,唯有他是联防干起,小兵出身,不折不扣的劳动人民。

像他这样的人,肯定会有一些过人之处!这家伙虽然一开始有点落伍,但是学习的特别快,打了几仗以后,什么堑壕战术,狙击手战术,步炮协同战术,这家伙一下子全都回过味儿来了,而且越玩越好。


现在,他已经想出了对付徐占彪的办法,你们不是喜欢挖战壕,修工事吗?没关系,我步兵骑兵硬冲是冲不上来,但是我要用“坦克”,你们不就是没招了吗?


啊!马文禄有“坦克”,读者可能会说,你是不是写糊涂了?写成穿越小说了?呵呵,我还真没有瞎写,只不过马文禄的不是现在的“坦克”,而是“土坦克”。


打了几仗以后,马文禄就已经明白了,在战壕面前,步兵硬冲,就是送死,可是要打破封锁线,不突破战壕,那是一点机会也没有的。


这家伙苦思冥想了几昼夜以后,忽然灵机一动,发明了“土坦克”。他让人把手推车的前面,钉上几块大木板,然后两边再蒙上厚厚的毡布,皮革,确保子弹无法击穿。


然后他一下子造了70多辆,每辆车子都有几个人推着,士兵就躲在这些车子后面,他想,就算你们川军的枪再好,子弹射速再快,在战壕里埋伏得再好,打不穿这个护盾,也等于零!


其实以前捻军的首领张宗禹也用过这个战术,不过没有奏效,因为这种车推进的速度太慢,目标明显,成了左宗棠炮队的活靶子。


但是马文禄要狡猾得多,他考虑到了这点,所以他选择的突破地段,恰恰是清军的火炮,没法打到他的地方。


他在晚上悄悄的把这些车子推出了城外,然后用稻草和泥土把他们掩盖起来,等到击退了宋庆的进攻,确定了金顺只是虚张声势,没有了后顾之忧以后,他决定放手一搏。


……


(几个月之前……)


左宗棠最近一直很纠结,他很想马桂源尽快投降,但他又很怕马桂源尽快投降,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万一马桂源和他打游击,在青海这么大的地盘上,抓住这个家伙实在是太难了,不知道又要耗费多少的金钱,所以他希望他尽快投降。


可是如果马桂源真的向他投降,左宗棠也不会开心,因为那样,他就不能杀他了。为什么左宗棠非常的想杀掉马桂源呢?按理说这家伙脑子也不怎么够用,战力也不强,留着应该也没有什么大碍吧?


可是问题是,左宗棠在平定西北的战斗中,已经看透了,西北的穆斯林之所以会叛乱,这一切问题的根本,在于西北的宗教门宦制度。


一个教派的教主,他对教众的控制力,远远高于清廷的官员,实际上就是一个隐形的政府,而且代代相传,危害极大,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下一次叛乱,也只是时间而已。


可是如果马桂源向清廷投降了,清廷又把他杀了,那他就成了烈士,从此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就像当年新教教主马明心被杀了以后,新教没有多久,又再次爆发叛乱,而且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消停过,这次西北的大叛乱,他们就是幕后的黑手。


现在新教已经是朝廷的死敌了,虽然这次把他们打得很惨,但是再过个一二十年,他们还是会缓过劲儿来的。


如果杀了马桂源,再把老教也变成了朝廷的死敌,那么西北就永无宁日了,而且朝廷也不可能彻底杀死所有的穆斯林,或者完全禁止伊斯兰教,那只会诱发无穷无尽的叛乱,而且这也不是一个正常人该做的事情,否则就和那些穷凶极恶的极端穆斯林,毫无区别了。


所以如果马桂源立刻向朝廷投降,左宗棠只能优待他,万万不能杀他,可是这样一来,门宦制度就会存在下去,叛乱的根子就没有被铲除,终究还是后患无穷的。


所以就在刘锦棠捷报频传的同时,左宗棠反而益发的坐立不安,马桂源这个小屁孩,现在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让他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这该如何是好呢?


接着刘锦棠又向他报告了,马桂源已经逃往巴彦格绒,他已经派人去招降他的消息,而左宗棠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心里更是纠结到了极点,连着几天晚上都没有睡好觉。


以前朝廷对待西北的政策是,扶持弱势的老教,压制强势的新教,用穆斯林去对付穆斯林,让他们自己去杀自己,朝廷只需悄悄的平衡一下力量就可以了。


这个政策自从乾隆朝开始,在执行了这么多年以后,效果一直很好,可是这次以后,老教也变成了叛党,如果不制裁马桂源,以后国法就成了儿戏,而如果杀了马桂源,谁又来当这个平衡的角色呢?


“以穆制穆,哎……”,左宗棠不由得叹了一口气,乾隆皇帝传下来的这个最省钱的法子,难道真的没法再用了吗?


左宗棠在屋里来回的踱步,忽然之间,他想起了马占鳌,那天在兰州城里,马占鳌在投降以后,曾经在这个房间里,和他长谈,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人明明打赢了,却知道识时务,立刻向他投降,说明这个人是很有分寸感的,至少是非常理性的,不像普通的穆斯林,动不动就脑子一热,开始乱搞,因此左宗棠觉得,马占鳌这个人,是可以善加利用。


而且左宗棠和他谈话的时候,他还感觉得到,这个家伙是不愿意屈居于人下的,而且是野心勃勃的,他和他儿子两个人都是如此。


左宗棠还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马占鳌父子对马桂源表面上很尊敬,但内心并不是如此。


马占鳌说到自己,从小就在父亲的监督下,没日没夜的苦修伊斯兰典籍,后来又去西安大学巷清真寺,苦读了几年,天天头悬梁,锥刺股,辛苦异常,终于才学有所成。


但是回来以后,却需要拜一个啥也不懂,刚成年的小屁孩,只因为他的祖父是马来迟,所以就能成为教主的马桂源为师的时候,微微的咬了咬牙,眼神中闪过了一丝不满,虽然他很快就掩饰过去了,但是左宗棠还是注意到了这个细节。


想到了这里,左宗棠的心里,忽然豁然开朗,他一下子就想明白了,这个让他头痛已久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还是“以穆制穆”,换一个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他马上派人给刘锦棠下达新的命令,让他不必再追击马桂源,即使马桂源来投降,也暂时拖着,不必立刻接受,也不要回绝,他只需把西宁周围的其他穆斯林,还有那些四处流窜的陕西穆斯林搞定即可,马桂源的事,他就别管了。


然后他立刻派人给陈湜带一个口信,让他把马桂源可能向刘锦棠投降的消息,装作无意中透露给马占鳌,然后其他就不用多管了,如果马占鳌和马桂源之间有联系,他千万不要去干涉,就装作没看见就可以了。


陈湜收到左宗棠这个口信,感到有点莫名其妙,不过他还是马上找了一个机会,装作和马占鳌闲谈,天南地北的胡扯了一通,马占鳌满脸堆笑,刻意奉承,一副非常恭敬殷勤的样子,双方似乎都非常的开心。


末了,陈湜随口说了一句:“听说马桂源准备投降刘锦棠了,看来你们老教的教主,也知道要弃暗投明了,以后你们师徒,要多为西北的安定做贡献,好好干,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没想到这话一出,马占鳌的脸上突然沉了下来,虽然他又马上恢复了笑意,但是显得非常的不自然,陈湜有点儿不明觉厉,但是既然左宗棠让他不要多问,所以他也就装作没看见,拍拍屁股走了。


陈湜一走,马占鳌立刻把马千龄和马海晏喊了过来,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们两个人,没想到这个两个人的脸也立刻沉了下来,三个人都是一副很受挫折的样子。


马桂源投不投降,关他们几个屁事呢?为什么让他们这么失魂落魄呢?


……


肃州城下,马文禄派出了3000多名敢死队员,在70多辆车子的掩护之下,突然向川军的阵地发动了进攻。


留守阵地的川军,突然看见几十辆车子被人推着冲了过来,后面跟着一队一队的手持大刀长矛的家伙,急忙开枪射击。


为什么要在这个方向突破?是因为马文禄早就注意到,这个阵地后的大炮,在几天之前,全被拉到一个新修的炮台之上,用于轰击城内去了,现在炮位太高,要打这些很矮小的目标,俯仰角却不够,而且一时之间,他们也不可能从高高的炮台上,把大炮迅速的拉下来,所以,马文禄选定了这段战壕,作为突破口。


果然,马文禄的士兵,躲在土坦克后面,发动冲锋以后,站在高高的炮台上的川军炮兵,尽管也努力的去试图轰击对方,但是炮口却压不下来,结果炮弹全从敌人的头上飞了过去,没有造成多大的伤害。


这一下川军有点不知所措了,大炮不起作用,就只能靠步枪了,虽然枪声密集,弹如雨下,但是并没有对躲在土坦克背后的穆斯林叛军,造成多大伤害,很快他们就冲到了川军的阵地前,从车后一涌而出,双方开始了肉搏战。


这个时候,又矮又挫的川军,面对着比他们高一头的西北大汉,立刻就显得不行了。


肉搏战虽然也是要讲点技术的,但是更多的是拼体力,拼力量,这一点,霍比特人组成的川军,可是差远了。


激战中,川军伤亡惨重,几名将领被穆斯林士兵砍到,阵线被逼的一退再退,眼看就要撑不住了……


肃州城外,十几里地远的地方,徐占彪和杨世俊顺利的汇合了,双方立刻合围了塔儿湾的敌军堡垒,一阵炮击之后,全军发动了冲锋,顺利的攻入了敌垒。


可是他们一进去,立刻傻了眼,堡垒里留下来的都是老弱病残,走不动的人,白彦虎的主力,早就不翼而飞了,他们已经在晚上,悄无声息地绕过了包围圈,然后快马加鞭的赶往肃州了。


现在,他们已经离川军的阵地很近了,听得到双方的厮杀声和枪炮声,于是白彦虎抽出了战刀,一声大喝,4000多骑兵蹄声隆隆,冲向了清军阵地……


肃州城头上,马文禄看见他的敢死队,不断的向前推进,节节胜利,马上就要击溃川军了,不由得兴高采烈,就在这个时候,他又看见了远处滚滚的烟尘,听见了阵阵的马蹄声,更是让他激动不已,他觉得,今天他要彻底的扬眉吐气了。


他知道这是白彦虎的增援部队,马上就要赶到了,如果不出意外,双方内外夹击,今天将要大破清军,这一仗,很可能会载于史册……


于是他向城下一挥手,1万多后备军,立刻开始向城门集结,准备冲出城外,彻底歼灭川军……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本来说这是最后一章,但是写着写着,发现一章写不完,所以还会继续写下去。


另外向大家道个歉,因为年底了,工作非常忙,应酬也增多,总是时间不够用。


写这个最难的不是码字,而是把来龙去脉给大家理清楚,毕竟我们的这些故事,都是要尊重历史事实的,不是架空穿越,所以构思比较费时间,需要反复阅读历史文献,从大量纷繁芜杂的原始文献中,理出头绪,所以工作一忙就没时间琢磨,只能请假,望大家谅解。


后面我会尽量不向大家请假,争取尽快的完成上卷,善始善终。谢谢大家长期以来的支持。


备用号

以防失联,请关注以下微信号

·灼识熔接机·


晚清沧海事系列文章



·END·

灼识新维度

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维度

带来全新观点,全新认知升级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 / 广告 /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了解及 购买灼识熔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