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所有的线下活动

月租2万人群图鉴 #Y24X

发布日期:2018-10-16 01:25:04 +0000

旧文重发系列

月租2万人群图鉴 #Y24X


周一早饭时,咖啡馆里坐在隔壁桌的小姐姐头上绾了一个别致的发簪,她肩线瘦削、脖颈细长,脸微微侧过来时,看到直挺挺的鼻子。

哦,又是个外国人。


快9点钟的时候,她擦擦嘴,绕过身边说港普的男人和他身边的娇小的女孩,拎着她装着A4纸的lv手袋,往前方那丛密密麻麻的钢筋水泥森林走去了。



——这是东三环边上某处住宅楼下最寻常的一天,这群在北京花20000/月租金的人们,开始了他们一天的生活。



比同小区的上流人士不足,比身边狐朋狗友的下还是绰绰有余。


那天烤肉局散场,她不经心地说出自己的住处时,身边几个敏感的人的酒都仿佛清醒了三分。

不知道的人继续欢笑着叫了滴滴回家,正如他们不明白,如果在清华,就不会说自己在top 3,如果在腾讯,就不会说自己在BAT。

但知道的人就明白, 如果小区名字分量够高,人在报住址时就倾向于说得更精确。

(当然,如果你遇到即使住在棕榈泉,也偏说自己住甜水园的人的话,那么他一定是个狠角色)


就拿棕榈泉来说吧,印象中好像最最便宜的户型,现在的租金也刚好要2w了。即使对于不差钱的A9、A10,知道你是住得起月租2w房子的人,也会客观上比较肯定你的能力了,二十五六岁凭自己做到如此的话,的确可以稍微炫耀一下,但事实是,从月薪2w到月租2w, 不过是两种不一样的苦逼罢了。


在当下普遍月薪依然是几千块钱的社会里,在北京的金融街、国贸,上海的新天地、陆家嘴,却一直以较高浓度存在着花2w租房的人群:


1.企业高管

2.中产为了小孩念书

3.单身不储蓄小青年


分类虽然稍有不MECE之处,但现实基本如此。剩下能不费租金、全款住在有月租2w房型的小区里的人,除了职业多军,也就是不差房子的本地有钱土著了。


朱红之泪的文章里分享过一条知乎上的问题,问的是花1-2w租房是什么体验之类的。下面的“热心答主”都是一副混出头了感觉,纷纷慷慨解答道,


“月租超过1万,生活品质就天翻地覆了”,

“可以虐房东了,说啥是啥,要换窗帘就换窗帘,最近还想再加一个葡萄酒柜”,

“1000万的房子,我买不起,还租不起么,哼。”


不过我要提醒的是,如果一个人告诉你他月租1w以上,那么他的意思是月租1-2万。我们今天重点讨论月租2w。


这些人看上去过着最有“生活方式”的日子,房间里几乎没有不是牌子货的东西。男的最Burberry,女的最爱celine,而他们的嫩模女友或是小奶狗男友,目前则分别喜欢Gucci和Balenciaga。

并且,以上这些人,均具有正确用英、法、意、西等语言正确念出奢侈品及其设计师名字的能力。

时尚博主们推荐的新品牌新款式,他们不用像初阶小白领一样要到发薪日才能“拔草”。

如果还有空逛街的话,在路上的精品店里看到不超过5000块钱的东西,都可以买一下。


刚毕业的大学生想成为他们,三线以外城市的亲戚羡慕的视野和交际,因为亲戚的印象里,那些后来朋友圈广为流传的新概念,什么区块链、资管新规、小米CDR,好像都是他们先提起来的。

他们喜欢的、在朋友圈拍照发的东西,会向下形成流行。 可口可乐公司研究流行传播的时候,有一个著名的“1-9-90”的理论,1%的精英是“发起者”,9%的人价格不敏感人群是“传播者”,剩下的90%是后知后觉的主流大众。


月租2w的这些人,在生活流行上,充当着9%传播者的角色。


他们数量不多,可能加在一起也没斗鱼上一个女主播的粉丝多;而且已经不再年轻,时下的影视综艺和互联网产品都没有为他们设计的,反倒理财保险什么的经常给他们打骚扰电话。


可是在物质消费上,他们的影响力倒是有杠杆的。



前几个月一个久居成都的朋友来北京找我玩,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让我帮他在棕榈泉附近的某家餐厅定个早午餐的位置, “一直想来朝圣一下” 。我这才想起来,作为几年早午餐Brunch的开山鼻祖,这家餐厅已经退流行了蛮久了。但是朋友既然提了,就带他去罢,结果迎接他的却是,原本想象中精致优雅的“麦加”,沦为中年大叔大姐拼桌聚会的场地,服务员如同行尸走肉,用噪音奇响无比的榨汁机怼出一杯 深绿色的液体



“年轻时的梦想,就是长大后用来破灭的吧。”


能出产平均总价超过千万户型的楼盘,在北京是数的过来的。

这里的全款买家,基本反映了当代中国最有赚钱本事的人变迁:

煤老板、江浙商人、文体名流、互联网新贵……间或夹杂着一些获得了意外之财的本地土著、职业多军和万年不变的赵家人。


但是说到租户,他们的面貌就稳定多了。

十几年前,是外企高管,用老式一点的说法叫“大买办”,对婚姻各怀鬼胎的凤凰男女们组建的家庭,小富二代。

十几年后,也还是这些人,只是现在他们集体有了一个新统称, “新中产”


可是他们有他们的痛苦,比如最直观的,当年他们作为先驱,在附近吃早午餐的棕榈泉,房租目前3-4万, 但是当年他们租得起买不起的,如今依旧租得起买不起。

眼看着自己身后的普通白领也都知道并买得起mk、tory burch了,自己升阶的速度却好像卡住了,爱马仕的鳄鱼皮,还是一如既往的买不起买不到。最气的是以前自己买得起的lv gucci这些品牌, 这两年搞品牌主动劣化,搞出一堆万元左右的产品线,反倒区分不出自己和身边人了。

世界杯4年才一次,能去东道主国家看现场比赛的频率太低,不够。

“怎么办,我也很着急啊”。

骨鲠在喉。


他们就像欧洲的负增长国家看着连续十几年两位数增长的中国, 满心鄙夷,但是拿自己又是无能为力。

各个阶层有各自的困难,其中,不上不下最苦。

不上不下的新中产活得跟煎锅里的黄花鱼似的—— 看上去金光闪耀色香味俱全,实际上腹背煎熬。


这个时候, 月租2万,成了新中产最后的倔强!


虽然对租房现象描述得很准确,但是朱红老师不懂做消费品生意,他的文章一说起“消费升级”,就立刻给出了一个极为外行的论断:


coco要靠涨价才能从喜茶手里重新赢回市场。


不是这样的。


几年前我有一个好朋友创业卖食品,他卖的那个品类,市场均价只有4、5块钱,但是他的产品,均价是16块钱。

这件事当年的轰动效果,不亚于朱红老师眼里15块的coco面前,突然站出一个30块的喜茶。

我那朋友的生意的确因为16块钱的定价在起初的日子里获得了很多眼球关注。

可是眼球顶个屁用,真金白银的消费者太少。在所谓的排队网红店的热潮褪去之后,他们终日想的做的挣扎的就是两件事:


1.怎么把成本和产品价格降下去;

2.怎么说服消费者接受这个高价的异类


他曾经做过消费者调研,他的高频复购消费者基本都达到了家庭收入100万+,用现在的标准,精精准准的新中产本产了。

可你猜怎么着,对这些人最有力的营销方式,不是所谓的改装修改设计改配方,也不是讲情怀讲故事讲道理, 而是发5元无门槛优惠券。


消费这件事,当它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们围观揣测的时候,是无意义的价格标签,但是到了自己身上,每一笔都是精打细算的血汗。

用李宗盛的话说,花的钱,每一笔,都算数。



月租2万的可怜人,当他们在社交媒体上表达关于消费的苦逼时,他们的心里是真的很无奈——在所有其他消费上,都不能获得更好的性价比了,才会步步后退,被挤到了房租这个市场,把房子当成消费品。


你说他们每半年交房租的时候,会不会肉痛?

你觉得他们可选择的范围很大么?

如果有的选,所有消费者,都是价格敏感的,都是追求性价比的。

包括那些在新中产之上、把爱马仕当菜篮子拎的、你眼中的贵妇↓





新中产的宿命,就是通过外物进行身份标榜,一方面模仿上流社会,一方面鄙视底层群众。你要知道,这不是他们的主观选择,而是这个阶层的宿命。


扒开来看,年入小几百万的新中产,也无非就是这样了。本质上,在大多数人都认可的赛道上,哪怕做足充分竞争,能获得的回报,也注定是可预期的、没有惊喜的。

真正的财富,却总在弯道超车处等你。

可是,谁有愿意放弃这无风险的百万年薪,大老板合伙人出去抢生意拿单子时的风险、焦虑和艰辛,新中产里,又有几个人愿意放下身段去体会呢?


让他们豢养在这月租2万的金笼子里吧。




yevon_ou:

富玩车,穷玩表,SB玩电脑。

你所孜孜追求精致生活的档次,揭示了你的最高档次。

月租2w,千万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