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中国互联网的深度数据分析洞察,发布独家原创报告

直到世界尽头:虚空迷茫中价值

发布日期:2018-09-26 13:31:42 +0000


又是一年秋风起,回忆,却总是从那年、那个怀揣梦想少年开始:我们小心翼翼把梦想藏在心底、生怕被发现;不敢说出来、怕被嘲笑被歧视被看不起;我们压抑着自己、努力用这个社会教育我们的方式去融入这个世界,最终却发现:我们敲醒沉睡的心灵,张开期待的眼睛,而这个操蛋的世界依然孤独地转个不停,从不停息 …


改变世界,在行业江湖生态里仅仅是个噱头。在天真幼稚不上道的嘲笑中,仿佛回到孤独少年:你不行、你没天赋、你没经验、你的商业模式没空间、天花板太低、没有护城河、技术不是热点、团队结构不对 … 哦,后来我们终于才明白,压抑我们的并不是规则和经验,而是那些所谓行业大佬们的贪欲和恐慌,以及纯粹的丛林法则 …


小人物,大历史,如果正史能说明一切又何来传承;天有情,天亦老,如果梦想和情感也能量化行业分析又何必那么复杂。今天我们tomsinsight团队继续通过案例,和大家一起洞察中国互联网生态中那些底层故事、行业生态,历史变迁、背后无奈,报告主题是:「直到世界尽头:虚空迷茫中价值」。



0 . 报告楔子


1998年,北方三线工业城市,改革的大潮下,影响最直接的就是这个著名的国营工厂。但少年们却还感触不到这些世俗压力,国营工厂的一块篮球场,是少年们的乐园:多少年后的任何世俗标签下的成就,都不如这进球后的欢呼那么接近生命的纯粹。


少年们从小在厂里长大,父母都是职工。记事起,就是父亲的篮球赛,母亲的文艺联欢会。如今,少年们到了15、16岁的年龄,球场成了他们的圣地:厂办高中没有晚自习,下课后,少年们抱着篮球,走向球场,在这挥洒着青春,憧憬着未来。


少年中,小z和胖墩是死铁,也是厂里的「邻居家的孩子」:球场上前者外号流川枫后者外号巴克利,而学习成绩也是数一数二。但,两个人都不太合群,总是在球场上一起待到深夜:等打完球彻底筋疲力尽,两个人躺着操场一侧的平台上,看着星星,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谈着刚才的球、NBA球星、邻班的姑娘,还有他们的未来 …


那也是一个秋天的晚上、天特别晴似乎能看到宇宙,两个少年又触及了那个年代那个青春只有特别死铁才会谈论的话题:


“胖墩,你的梦想的是什么呢?”


“一辈子都能像这样打篮球,打完篮球看看星星,再想想未来。”


小z噗的一声笑了:“我问的就是未来的梦想,你就这样一辈子?”


“操,那,你的梦想是什么?”


“好大学、去牛逼的公司、赚钱、你看我们父母都穷成什么样了。”


“那我支持你,就像球场上,抢篮板,助攻,你还可以当你的流川枫。”


“那你没梦想么?”


“我已经说过了。”平时嘻嘻哈哈的胖墩好像从来没有这么认真过。


… …


不知道什么时候,篮球场附近建了高如灯塔般建筑,上面凌乱的挂着现已罕见的大喇叭。每当傍晚厂里下班时,都会循环的放起来为这个特定时代写的歌曲刘欢的「从头再来」,当然还有晚上睡前的「明天会更好」。


少年们仰望星空,星空也注视着少年。也许在几十万星系、银河系几千亿恒星的范畴内,所谓的时代根本渺小到不值一提也完全可忽略。但对于文明来说,是生命痕迹和历史进程。


- 以此为楔子(致敬这个时代)



1. 故事第一阶段:工程学恶魔


表面上看,两个少年的路走的都不错:顺利的考入北京的大学,虽不是最顶尖的学校,但也不坏。两个人都选择了当年爆火的计算机专业,重离散而不重线性,重逻辑而不重概率。校园生活精彩而又平等,两个铁哥们的学校都在海淀学院路,离的不远,时不时的出来喝一场,打打球,偶尔也约着去郊游一番,各自给对方在恋爱的曲折道路上出出主意。


当年那个瞬间,两个人再没有提起过。但两个人的「活法」好像开始有点区别:小z是标准的「好学生」,努力学习、各种专业课成绩数一数二、每天咬紧牙关的努力,给自己赌气似的要拿回些什么;而胖墩,则是更多的把精力集中在校外,借助当时「稚嫩」的编程水平,在当年那个充满机会的「中国硅谷」各种尝试着。


这些,也许决定了两个人的命运 …


故事,也从2005年毕业后开始 …


小z成功拿到了世界五百强外企的offer,也几乎是最著名的IT企业之一。在当时小z母校的计算机系,是「需要回校介绍经验」的辉煌。和别的在中国主攻销售的企业不同,这所企业在国内有全球几大研究院之一,代表国内计算机科研最高水平,也有一个研究组单挑全国顶级院校科研水平的江湖传说。而小z去的是工程院,主要职责是孵化研究院成果,进行工程学的生产力变现。


小z很享受这种荣耀,好像九十年代末在那个东北国营工厂带来的自卑,一扫而空。公司的内部会议上,经常可以见到传说中的行业大咖的真身。小z的项目组是做人机交互中的人脸识别后的算法处理+数字模拟输出。由于这种技术在当年离市场太远(当然,目前的AI识别也不见得离市场多近,后续有表),小z需要的是有创意的表现、做出最大化的展示和项目孵化的市场价值体现。


算法是一定的,已经由研究院发完Paper,而工程院则几乎最大化的进行了工程学的各种极致加工。「其实,当年的这种模式可以看成后来互联网用户需求+AB测试的雏形,但是没有流量模型基础,一切全部都在需求层面进行了伪证,他们把这个伪证的过程,叫工程学。」小z给我们tomsinsight团队的调研分析师这样描述到。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


胖墩的「账号升级路径」就远远没有那么高大上了,在当年那个外企是最大的甲方的生态环境中,胖墩仅仅加入了众多外包项目公司其中一个。老板是大十几届的同门校友,也是胖子,胖墩毕业前就在那个公司兼职干活,毕业时也没再找工作,加入顺理成章。老板特别喜欢胖墩,没多久胖墩就完全负责工程团队,同事亲切的称呼为「二胖老板」。但,老板偶尔背地里总是笑着骂胖墩:「那小子,真是个工程学恶魔」。


胖墩的工作,是和当时北京的各大有开发需求的外企勾兑,接活,然后以最低成本方式实现。和大多数外行想象的不同,那个年代看似高大上外企,大多数把堆砌劳动力的工程学项目都外包出去,要么选择外包公司,要么选择外包员工。(这个生态江湖还有很多故事,很多慢慢演变成各类的互联网模式,tomsinsight团队在今后的分析报告中慢慢来述)


胖墩接过各种各样的需求,例如什么密码必须需要明文放在邮件里面,但出于办公室政治的需要,只能老板才能输入成功,别人输入还要记录是谁在尝试的类似奇葩需求。而当胖墩用空格当输入符,把输入顺序作为秘钥来解决时,小z那几年,孵化的仅仅是那一个项目。「工程学就是他妈的扯淡,你想想外企在国内需求都是内部需求为主,增加生产力,内部都是人,人玩人,工程学就是一背锅、扯淡、增值溢价的事儿,较真它干什么?」胖墩,给我们tomsinsight团队的调研分析师这样描述到。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


2009年的一个周末的晚上,两个人回到小z的母校打球。还是那样的一个夜晚。


“胖墩,你现在这样混也不是个办法,不行我内部推荐,你也加入我们xx工程院吧。至少你媳妇也不会抱怨你天天忙的狗似的吧,回老家也说得起话。”


“你他妈的懂个屁,你那地方就是看起来光鲜,有个屁价值啊。”


“我操,我们是在改变世界好不好,我们的研究都是未来的趋势。”


“趋势个屁,你看你今天打球都虚成什么样了。你那工作也是。”


“… 那你未来?一辈子就这样混?”


“一辈子都能像这样打篮球,打完篮球看看星星,再想想未来。”



2. 故事第二阶段:互联网海盗


两个少年经常打球,打完球交流交流工作,相互给些建议,也都没有错过行业或者说是时代的机会。2010年,小z在几乎「打工身价」最高的时候,跳槽到国内最大的几家互联网之一。其对工程学「用户需求+AB测试」雏形的看法,正好契合敏捷开发模式的需要。小z作为工程技术总监,带上百人的团队,路看起来还是那么的顺利,但小z的内心,却并不如之前那么坚定。


在互联网工程学模式下,需求更多的时候都是产品经理的臆想,哪有之前在外企工程院似的内部信仰般的坚定。就如小说达芬奇密码中耶稣生子对西方社会的冲击,当需求信仰开始崩塌,这些年所积累的工程学所有的体系,都会不断的开始怀疑:既然需求需要小流程测试或AB测试来最终通过数据来验证其价值,那么为何不从数据本身中去发现?而如果从数据中发现,那产品的迭代是不是只能走向优化而不能走向创新?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并没有等待着小z的反思,比想象的来的更快一些。用户红利增量的滚滚大潮、线下社会不信任在线上产品包装下得到极大的释放、流量变现漏斗模型的逐步形成、反推回来让流量在不同场景下得到不同的信任成本和价值空间。小z越来越怀疑自己工作的价值?堆砌的代码,解决的根本不是问题,而是臆想出来的场景而已;带来的根本不是生产力,仅仅是互联网模型中价值(或者说变现价值)的利益链传递。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


胖墩,同样在转型。外企的辉煌过去了,也没有那么多的项目发包,更多的都是收回预算集中在销售体系的建设而已,虽然销售体系中也有类似各种BI决策和各种内部系统的修修补补,但已经满足不了整体市场的盘子。胖墩公司不知道换了多少人,技术体系也从服务器端、CS\BS平台、逐步转型适应互联网的各类框架。


唯一不变的,是老板和胖墩的组合,已经适应互联网的逐利的趋势:这个时期,各大互联网公司缺的并不是技术、人才、或者工程学,缺的是用户流量,江湖上说的简单:「互联网缺量」,没有量,就支撑不了互联网的资本市场估值体系,支撑不了利润空间,支撑不了马太效应的形成,也支撑不了这一切繁荣的基础。


回过头来,这个道理很简单。量完全可以用钱来衡量,精确到不同的用户不同的终端、精确到PV\IP\UV,但是偏偏行业所有的人都在谈价值,好像一个特定创意下的用户才有价值,从场景中切换的用户就不是用户,就不是互联网的创新行为一样。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老板和胖墩开始了大量的「伪创新」(但是胖墩和我们tomsinsight调研分析师沟通中,坚持这才是真的务实的创新,99.9%的所谓互联网创新才他妈的是扯淡。但为了照顾大多数读者的价值体系,我们还是称之为伪创新吧。)


色流都说没有价值,但是中转一下换个落地页,就可以卖给社交平台;送抽纸的活动,一直到2018年的今天都没有过时,但是胖墩从八年前就开始了,用户成本几毛钱,卖给电商就是几元到十几元甚至更多,几十倍的利润;各类娱乐内容、体育内容的量,在互联网主流看起来仿佛一文不值,但是卖给特定的游戏公司就是几十块。


(牵扯商业伦理,免费版报告不再细表,专业分析会发布在DI PRO数据中心)


胖墩,乐此不疲的做着类似的项目,一个又一个,越来越玩出花来。但他好像并不兴奋,仿佛这些事情都与他无关。老板一度有些担心,完全不知道这小子图什么,给他的分红越来越多能到每年大几百万。但他每天都准时下班,下班后一个人跑去篮球场,办公室空空的好像没有人似的,仅仅桌子上一个小孩星空下打篮球的卡通漫画,打印出来放在一极简单的镜框内。老板偶尔背地里无奈的叹口气:「这小子,真是他妈的个互联网海盗。」


2013年的一个周末的晚上,两个人某公园球场打球。


“胖墩,我觉得你不对劲啊,好像越来越抑郁了。你看你也有钱了,总别干那些乱七八糟的项目了,是不是需要找点有价值的项目做做?”


“你他妈的懂个屁,你那项目有什么价值?”


“我操,我们是在改变世界好不好。我们的项目都在改变几亿用户的生活,每一行代码都让用户的生活变得更好。”


“变得更好?呵呵。傻逼。”


“操… 你的梦想呢?”


“一辈子都能像这样打篮球,打完篮球看看星星,再想想未来。”



3. 故事第三阶段:资本游戏者


2014年,资本活跃、万众创业。小z在迷茫纠结中,跟着公司副总一起离职创业。顺利的拿到ABC轮投资。在老板天天鸡血般的「我们要成为互联网海盗、要成为技术牛仔、要成为数据骑士」的口号中,小z仿佛又找回来当年的信仰和坚定。或者说从来没这么坚定过,又仿佛找到了当年刚刚到外企工程院的感觉。


小z公司的业务做AI的用户行为筛选和流量的场景匹配,用行业词汇说「AI推动流量广告DSP系统的增值」,简单的说就是用户看到的广告更精准点。小z仿佛又找回了年轻的感觉,自己的梦想,每天通宵达旦的激励团队,优化算法,当然还有堆砌代码。只是,有时候小z看这自己团队那些年轻的面孔和青春无暇的眼神,总觉得仿佛哪些地方不对劲。那些眼神,总是挥之不去,仿佛自己做错了什么。


小z作为技术团队的光环背书,总是和老板见形形色色的投资人。听到的越来越多的是:如何包装团队和产品、溢价空间和估值模型、利益分配和再投资的可能、新产品是否能符合目前的行业热点等等。小z也会介绍相关的技术核心,但,仿佛没有能听懂,也没人在乎 …


夜深人静,妻儿睡熟,小z总是端着一杯威士忌,总是不知不觉的想起来在小时候厂里打篮球的时候,哦,也好像好久没有胖墩的消息了,好久没和他打篮球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


胖墩还在那家公司,他觉得有情有义更重要些吧,当然老板和他已经是合伙关系了,或者说分不清谁是老板了。公司业务各种变化,也早不是当年那个公司了。万众创业在胖墩看来就是个笑话,资本活跃对他来说才是机会。老板在胖墩的授意下,利用多年积累的各种关系,来观察互联网在资本估值体系中最重要的因素,和因素的变化。而胖墩则利用这些因素和变化,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投资标的。


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R\VR、到后来的AI,胖墩总是能把握最核心的关注点。而避开其竞争的红海区域,从侧面切入,利用用户优势形成特定的壁垒。用胖墩对我们tomsinsight团队调研分析师说的话就是:「这些投资人层层骗着,把自己都骗了,从觉得自己能改变世界,自大的很;高高在上,根本不懂这个战场,却总又想下场抓住刀划敌人血肉的瞬间。但这个瞬间,我可以创造」。


(牵扯商业伦理,免费版报告不再细表,专业分析会发布在DI PRO数据中心)


2017年初,胖墩已经积累了上亿的现金,而不是身价。连这么多年和他一起工作的老板,都看不懂他了,觉得他低调的和这个行业格格不入,却又他妈的总是天才似的搞定一切。偶尔,老板会在一起喝酒的时候笑骂:「你才是真正的资本游戏者」胖墩总是笑笑。他越来越少的工作,总是喜欢待在郊区自己别墅院子里的篮球场。特别是晚上,抬头看着星空。


2017年,胖墩家的球场上,两个曾经的少年有一次聚在了一起。


“胖墩,我辞职了。再也不想做这些没价值的事情了。”


“哦?挺意外的。接下来什么打算啊?”


“做点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我想建一个互联网中的互联网,如开源社区那种概念,一个完全的新世界,让流量分发模型不再有任何利益驱动,让用户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让共识可以传递,UGC信息没有戾气,娱乐不是kill time,而推动的是进步,改变的是生活。”


“我操。不太现实吧?”但胖墩眼神忽然闪了一下。


“是啊,有点做梦。”小z也笑了笑。


“但是也许我们可以做个针对互联网开源社区,让互联网工程学恢复他本来的样子。就如没有黑暗森林攻击前的宇宙。”


“你都混成这样子了,怎么还惦记着工程学呢?”


“我是忘不掉我们家废掉的厂吧。”


两人沉默很久 … …


“小z,这么多年你这么努力,是为什么呢?”


“借助NBA说利文斯顿的话,我不停的跑啊跑,只是希望追上那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自己。”


… …


“胖墩,你呢?”


“我不停跑啊跑,只是不希望被这个世界改变,而忘记少年梦想,我就是想打篮球 … ”



4. 故事第四阶段:迷茫中价值


还是那两个少年,过了二十年,时光仿佛又回到了高中。办公室就在胖墩郊区别墅附近的一个写字楼。没有所谓的行业套路、没有利益的驱动、没有资本市场游戏,团队分成几个工作室,模式就如大学计算机学习的思维那样,离散而又有逻辑:toB端的生产力工具、去中心化的网络社区模型、没有付费驱动的独立游戏、进化算法下数学模型等等。


无心插柳柳成荫,他们的模式虽然在国内生态环境中显得特别可笑,但在美国互联网市场却获得了极大的生存空间。但更重要的是,每天晚上下班,都能一起在球场上欢笑。


小z如换了一个人似的,再也没有行业内那种浮躁的焦虑;胖墩也如换了一个人似的,再没有无缘无故的抑郁。


少年们仰望星空,星空也注视着少年。也许在几十万星系、银河系几千亿恒星的范畴内,所谓的时代根本渺小到不值一提也完全可忽略。但对于文明来说,是生命痕迹和历史进程。


“胖墩,你想听刘欢的从头再来、还是英雄本色里面的明天会更好?”


胖墩好像没有听见小z的话,在三分线外沉浸在自我世界中般运球,忽然坚定了一下,跳起,投球,空心入网 … 胖墩忽然笑了起来,没有一丝迷茫,就如同那个18岁的少年 …


“我想听灌篮高手的直到世界尽头 … 我只是想打篮球 …  ”



5. 分析与洞察


当互联网行业在用户红利消失后,通过渗透人性kill time,获取用户消费时间,满足资本的估值模型的时候,我们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去尊重用户,也没有尊重自己。当整个行业生态如此,我们又收获了什么呢?看似我们仿佛是获利的一方,只是我们不知道我们失去了更多。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当供给侧足够泛滥,如调研案例中的胖墩的经历,是否能给我们带来洞察。看似的剑走偏锋,其实是不是才是行业的荒诞和这个时代的车轮的痕迹。



6. 给我们的启示


年复一年,直到我们蹉跎到开始怀疑生活的真相,却仿佛再也回不到以前:我们努力寻找答案的过程,却失去了最美好期待。现实套路的压力、变幻无常的思绪、疲惫憔悴的内心,在这个充满各种欲望的世界和行业,我们总是随记忆风干昨日脸上的泪痕。但是我还会不会像以前那个少年一般,在梦想中坚信美好的明天?


我们或逃避或接受,或选择坚持自己。在这个行业,坚持自己的已经不多了。我们和互联网一起变成熟:为生计奔波忘掉了少年对未来的期盼。我们的血变冷了、变粘稠了、没那么热了。那些看到稍微热血点的文字就热泪盈眶的曾经的少年们,已经不多了。却,还是日复一日的被嘲笑、被讽刺、被匹配、被压制 …


但是如果你还会热泪盈眶,请,一定好好珍惜保护自己。每一个伟大的创新者都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坚持,只要我们还保持梦想、保持热血,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


我们曾经都是,球场那个少年,只是想打篮球。






这是TOMsInsight报告


专注于中国互联网的深度数据分析洞察

微信号: tomsinsight



( TOMsInsight仅发布独家原创报告,拥有全部内容及数据版权。 欢迎个人分享,但媒体或商业转载必须联系我们并获取相关 授权 ,违者必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