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投资和创业,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吹吹牛。

微软的互联网思维&微信的互联网思维

发布日期:2015-01-29 04:10:29 +0000

上一篇文章里面讲述了“互联网思维”,这个词我一直不敢讲,因为讲互联网思维的十个有八个都是骗子,剩下一个是高手但讲不明白,还有一个是段子手。今天我们以微软的一个案例来继续分析一下互联网思维。


首先请大家看下面这张图,这张图里面有什么问题?

提示一下,bing是微软的搜索引擎,win7 是微软的操作系统,各种Ghost版本的系统几乎都是盗版,番茄花园、雨林木风、深度装机之类的更是盗版中的精品。搜索引擎中的广告是要向对方网站收费的,一般是按点击量收费。



看懂这张图的情况下,你可以想象一下下面这个虚拟的场景:


年底了,微软中国区总裁去西雅图述职:“windows系统在中国赚钱吗?” “赚,很赚钱!” “可是正版系统的销量很差啊。” “我们通过广告赚钱。” “我们系统又不植入广告,怎么靠广告赚钱?” “我们给盗版商做广告。”……“老板醒醒,老板你肿么啦?”


这种商业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1. 现有资源的重新整合

  2. 减少中间环节

  3. 解决用户的痛点

  4. 以免费的服务吸引用户

  5. 以增值的服务盈利

这就是传说中的“互联网思维”啊,羊毛出在猪身上。上面只是一个凑巧比较荒诞的笑话,其实微软这些年来一直摆脱不了卖软件和卖操作系统的盈利模式,在Google、Facebook这些互联网企业的压力下,微软曾经多次试图转型做互联网产品,当年有MSN、windows live门户网站,后来又做bing搜索,均都不尴不尬,雷声大雨点小。


互联网思维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免费的服务一定是要满足99%以上用户的需求,在海量的规模形成后,再雁过拔毛,积沙成塔,通过对高端用户收费或者对生态圈的其他物种收费来满足基础用户的免费服务,而这些基础用户既是你的客户又是你的产品(或者叫“资源”)。我们以微信为例,最初微信吸引你的不是他的功能,而是你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在里面,你的七大姑八大姨就是企鹅家的产品,平时你要一个一个打电话去问候,现在拉个群就能一起请安了。当几亿用户进来之后,他给你展示一个宝马的广告,你看得津津有味,后面宝马就拉着一车钞票给企鹅送去了。


这么看来做互联网的人都有点类似空手套白狼了,这种事情好做吗?不好做。资源的整合需要一个规模效应,如果总体规模是100的话,从0做到10是非常艰难的一个阶段,当年Pony Ma为了推广QQ,注册了几百个美女账号陪人聊天;当年Shark Chen为了推广蘑菇街,注册了几十个少妇的账号贴自拍;投资人子柳为了推广自己的公众号,准备了几百个段子和几十个创业者来做内容……一边整合资源,一边还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做营销推广,而在达到规模效应之前的互联网产品是没有增值服务的,那就意味着大把的银子烧进去,也不一定能够走到收费的阶段,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都是冒险家。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投资人子柳”,欢迎关注查看更多内容,投资人需要大量的移动开发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