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投资和创业,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吹吹牛。

投资互联网的人,是一群互联网化最低的人

发布日期:2015-08-14 07:29:35 +0000

你可能很难想象,投资互联网的这些人,其实是互联网化最低的一群人。作为一个从互联网企业出来的投资人,我常常惊叹于大多数投资机构的“土气”。


我看很多投资人的收件箱,后缀都是@QQ.COM。很多投资机构的网站,都只有三个栏目:“关于我们”、“投资案例”和“投资人列表”。很多投资机构的Logo,就是机构简称换了个字体。我曾在一个投资人会议上开玩笑说“ 任何一个投资机构都应该先投一家设计公司,这样至少你们的门面不会太丑



我们常常听到,某个大佬听了一个小伙子半个小时的讲解之后,当即拍板投资他,甚至某个大佬和小伙子一起去了一趟厕所之后,投资就谈成了。这样的案例我们常常作为一个美谈,我们赞叹大佬的眼光独特,赞叹创业者的口才之妙。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投资人的一个决策,常常是靠感性和直觉来完成的。作为一个行业来讲,投资还处于一个手工作坊的形态。


一般的投资机构就十来个人, 沟通基本靠微信,协作基本靠 Excel,看人基本靠相面,尽职调查基本靠打听 ,这种工作方式和“祖传老中医”没有差别( 更神奇的是,真的有好几位业内鼎鼎大名的投资人,他们很擅长研究创业者的星座、八字、面相、办公室风水等超自然因素 )。我曾经给很多投资机构推荐一些互联网化的内部协作工具,例如 Tower,但悲剧的是,Tower 首页上的一句话,击退了大多数投资人。(你猜是哪一句?)

你猜

你猜

你再猜

…………

“红杉资本领投”,这样一个平台,别的投资机构敢把数据放上去吗?以我对 Tower 团队的了解,他们不会泄露你半点信息,但是多数投资人是极度保守的。说到红杉,也许这个是行业内信息化水平最高的一家机构了,你可以想象现在新加入红杉的一个投资经理,在内部的系统上看到苹果公司当年董事会的一个个决议的时候,那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看到雅虎踩到的一个个坑的时候…… ^_^ )


扯的有点远了,任何一个严重依赖个人经验的行业,其信息化的推进都是很难的,最近看到很多依赖社会化信息的挖掘和深度学习的量化投资的探索,这也许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但投资人的信息化的意识真的需要提升一下了。一个生活在上个世纪的投资人,怎么投资下个十年的企业?


(本文首发公众号:投资人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