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穿透迷雾,科学无法普及!

什么是组织度?

发布日期:2018-08-19 22:35:00 +0000

队列


当年军训的时我们最期待的就是实弹射击,但教官绝大多部分时间都在进行队列训练——这让人很沮丧,因为使用武器才能彰显力量!有一天老头子来学校看我,他给我讲解了半自动步枪的构成原理、拆解方法和使用技巧。但他无法回答一直困扰我的那个问题:为什么不从武器使用开始训练,一天到晚训练紧急集合和队列操作这些东西能有啥用?后来遇到一个同学的父亲才搞弄明白——她父亲是当地驻军的大校旅长,也是我们教官的首长。他回答了我的疑问:假如你们每个人拿一把枪去打猎,当狼群顶着火力迎面扑来的时候,你们会本能的恐惧、继而溃散、最后被狼群赶上,并撕得粉碎。而我们的战士不会溃散,反而能相互配合把狼群灭了——这就是为什么要先从队列开始训练: 有组织的力量首先是秩序,其次才是暴力。

密度


我在《 F1 :见大行远 》里说过:力量通过结构来聚集,也通过结构来释放。结构所能聚集和释放的力量,取决于组织度:人数密度 -> 科技密度 -> 信息密度。 后一种密度越高,对前一种的依赖就越低:火力低下的状况下,需要采用密集的人海战术;火力增强之后,人数规模可以大幅减少——规模越大意味着维系成本越高,崩溃的概率也越大——我在《 结构学浅释 》里已经详细讲解过人的内外结构是如何相互制约的,一个组织的瓦解,首先是人心的动荡,随后才是组织的崩溃。任何严密的组织都会不约而同的采用封闭的金字塔结构,根本原因是为了降低维系成本和崩溃率!

提高火力密度,可减少人数的规模;提高信息密度,可减少火力的规模;因为提高信息密度能大幅提升协同性——更高的精度、更快的响应、更强的突击——集千钧之力于一点更容易精准的瘫痪敌方的指挥系统并瓦解其抵抗意志——瘫痪了指挥系统的组织的信息密度瞬间会降为零, 人在陷入孤立之时会感到恐惧,意志也最容易瓦解。

2 万关东军打 20 万东北军的时候,任何一个战斗区域日军的人数、火力和信息密度都更高,所以能以精准的力量打垮东北军。东北军人虽多,但组织不起来,每个战斗区域都处于低密度状态,最后被关东军殴打的鼻青脸肿。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一支 5000 人规模的数字化部队,精确控制住了一支 250000 人规模的非数字化部队才能控制的区域。


所有密度的提升都依赖成本的投入。三个层次的密度逐级依赖,无法跨越:人数密度较高的组织,如果科技密度太低,即便增强信息密度,也无济于事——这就好比你拿望远镜看见了劫匪在逃,但你无法追上他!这种情况下,你需要的是一辆能追上的车,而不是望远镜。

控制


对于尚未工业化的社会,利用市场外的力量创造需求,用投资拉动经济粗放式增长,其实是把更多的人和资源接入市场,提升市场中人和资源的密度。 随着社会分工的增加,社会经济体系中科技密度就会逐渐增加 ——比如,从生产鞋袜升级到生产机床和软件服务。紧接着金融工具、认知工具、管理工具会被广泛应用,社会经济系统就逐步演化成一个高密度下的自主协作生态。


所有的流程设计都是为了获取、储存和过滤信息,人只是流程中的环节,无需自主决策,只需符合规范——KPI会强化每个环节对规范的顺从。 每个节点都不需要对整体的成败负责,也不存在协作关系——即便有关联也是流程自身的关联,而不是两个独立节点之间的协同。将导致整体失败的问题出现之后,即便每个节点都看到了问题,依然会视而不见——因为不符合流程规范的行为,也不符合自身的利益。 在大组织中工作过的人应该对此感同身受。


在一个低组织度的结构中,科技树的升级会提升科技密度,从而让结构拥有更高的组织度。而在一个高密度的结构中,流程控制反而会削弱结构的力量 ——人为制造各种隔断信息传递的墙,从而降低信息密度和协作水平。大道至简,抓紧是一种焦虑,放下才是一种境界!


提问到知识星球:守夜人总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