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被「小道消息」这个名字误导.在这里,我只想努力为读者呈现一幅中国互联网的清明上河图.

有感于创业者的过度自我包装美化

发布日期:2018-08-17 09:00:59 +0000

这几天行业里的一个事件是,某个创业公司宣称自己开发的浏览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打破美国垄断」,结果被发现不过是在开源项目上面套了一层壳,虚假宣传。


产品和业务造假这种事儿,实在是太多,已经无力吐槽。从创业公司,到大公司,造假的太多了,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有些公司的财报都公然作假。平时宣传里不切实际的地方就更多了。三天两头「颠覆行业」,动不动就「自主知识产权」。


随后被发现两个创始人在履历上也有造假嫌疑,至少是有夸大不实的部分。这个又涉及到行业里一个根深蒂固的坏现象。


在行业里这么多年,见过太多人履历造假,甚至过度美化自己的工作经历,那些夸张的部分,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真有些见怪不怪。有时候别人一递给我名片,一眼就能看出来问题;包括别人加我微信,甚至从微信的自我介绍就能判断出来这人有没有底气。


比如,阿里出来的创业者,张口就说自己是某某业务的创始人,有朋友跟我说,他已经见过了不下十个自称是聚划算业务的创始人,一问下去,当初负责过聚划算某个产品的开发而已。


再比如,前面提到那个创业公司创始人说自己是科大讯飞创始团队成员,科大讯飞回应,不过是做过实习而已。


美化、夸大甚至编造自己的工作经历,当然是有虚荣心或是利益层面的驱使。应该说确实有少数场合可能是被动的,比如某个活动方邀请你去做演讲,未经你审校从网上找了一份简历挂在活动页面,介绍内容有可能存在错误,甚至有不实成份。这时候,如果非要说你自我美化肯定是冤枉。


但是,如果当事人随后不主动澄清,甚至将错就错,把这些履历再公开使用,那就明显是有问题了。


我的一位朋友有次说,公司申请政府补贴,写他在前公司的时候是技术总监,但他没具体担任过那个职务,要不要申请?虽然写了也没人知道,但他还是觉得不好意思。


平心而论,在这个社会里,有时候稍作一点夸大的自我宣传,无伤大雅。但也有不少人就抹不开这个面子,有个人做事的原则。真是脸皮儿薄,吃不着。这样的人虽然是少数,但值得尊敬。虽然他们在这个社会里多半不太吃得开。有来自媒体的朋友采访我,聊到一半他说我这样的人真是有点「拧巴」,我们这一拨人就这样。你要让我不顾脸皮做一些不愿意的事情,非常别扭。让我站在台上吹嘘自己,我完全做不到。但有时候,又不得不抛头露面,只不过不是为了自己而已。


榜单和评奖,在中国创投圈一直是一门生意。这几年一个有趣的事情是,不少人去争各种不值钱的榜单,然后用这个包装美化自己。


你比如说,福布斯的「30 Under 30」这个榜单,本来是面向全球的,然后又搞出来一个亚洲的,到了亚洲这个层面,这两年也都好几百人了,含金量已经下降了不少,然后是福布斯中国(中文网)搞的「30 位 30 岁以下创业」,去年这个榜单就已经有 300 多 人,今年呢?有 600 人之多。


有人进了福布斯中文网的榜单,自己资料上就写:上榜《福布斯》「30 位 30 岁以下创业者」。你这么写,别人就会误以为你拿的是福布斯全球的「30 Under 30」,这就是一种变相的自我夸大宣传。很多人还乐此不疲。被人批评的时候,就一脸委屈。可你自己不知道那是往脸上贴金吗?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是,本科读了一个不怎么出名的学校,然后去清华北大或是长江商学院上了一个 MBA 什么的,以后就闭口不提自己的本科院校了,直接说自己是清华北大毕业的。这种,我觉得也没必要,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会比较坦诚的把自己上过的各种专科学校列出来,咱们创业者有啥扭扭捏捏的呢?说到底,是为了面子,因为虚荣。


这种地图炮会打到不少人身上,但我认为这个真是行业的歪风。我不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人,我只是说这种现象。


但你说这种现象能改变么?我看比较难。你说两个创业者,一个口若悬河,吹嘘得天花乱坠,另一个有一说一,实事求是,投资人会投哪一个?虽然不少投资人嘴上说欣赏第二个,但大多数投资人会投前一个。为什么?他们觉得能吹嘘是他妈的能力,是竞争力。要不,为啥那么多投资机构官方公众号会大肆宣传他们上了各种排行榜的创始人呢?他们自己不知道那个玩意儿很虚吗?


尽管都很饥渴,但也还是要适当注意一下吃相啊。毕竟,我们要努力装得像个文明人嘛。





题图:Paul K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