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背景: 探寻更高效的机制

Tags: 认知笔记 

正文

最近阅读新加坡第一代总理的回忆录等资料,惊奇地发现在我们这里被视作理所当然、具有优越性的主义,在另外的世界里如同洪水猛兽,遭遇了坚决地抵制。这启发了我,原来这种主义和那种主义之间并没有孰高孰低的关系,都是平等的存在,只是在不同环境中秉持不同立场的人做出了不同的评判。

主义的实质是资源的管理、创造和分配机制。

简单地追溯一下我们曾推崇的机制,就会发现过去以及现在各种纷杂动作身后的宏大背景:原有的机制已彻底破产,亟须探寻出更高效的机制,将破产的机制渐进改良成新的机制。它的破产在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看来是显而易见、不容争辩的事实,无论口头怎么说,饿瘪的肚子不会撒谎、迁徙的足迹是最真实的表达。

它的诞生曾让在另一套机制中艰难生存的人拥有了思想的武器和奋斗的目标,扶植了新的话事人,并在短期内释放了巨大的活力。然而大规模的刻板实践最终表明,这不是一套完美机制,至少远远不如它所针对的另一套自我改良后的机制。最高层敢于承认失败的态度以及冠以「特色前缀」的智慧,避免了暴烈的坠落,争取到渐进改良替换的空间,但是走向何处、转变成怎样的机制依然是未知的。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原封照搬是极度危险的,站在对立面的机制也不是完美无缺,走向何方将是长期持续的争论焦点。

高层精英们的想法无从得知,但是可以断言以下几点:

  1. 超级大的组织之间竞争,归根结底是机制的竞争,组织规模越大,机制的影响越大。竞争的长期过程中可能会有各种插曲,但最终一定是能够激发出更大活力的组织获胜。
  2. 对更高效机制的探寻是无法停滞的,日益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迫使探寻必须进行,否则必以惨烈收场。短期内探寻重点将是:如何取得「治理权威/政治家」、「资本大鳄/资本家」、「大众群体/平民」间的三角均衡,保持稳定的同时活力四射。
  3. 组织如果不唯才是举,是在把偶然诞生的英才慷慨赠与对手,组织内剩余的少量英才将面临无力扭转的溃败。

参考

  1. 李佶澳的博客

推荐阅读

Copyright @2011-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转载请添加原文连接,合作请加微信lijiaocn或者发送邮件: [email protected],备注网站合作

友情链接:  李佶澳的博客  小鸟笔记  软件手册  编程手册  运营手册  网络课程  收藏文章  发现知识星球  百度搜索 谷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