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随笔,由聊天记录整理而成。

 

 

一)科赫曲线

 

大热天的葛优躺,躺着刷朋友圈。

 

无意中看到一篇Koch(科赫曲线)写的《我们该如何面对恶》[[1]]

文笔流畅挺好,看着看着,突然发现"欧绅"关键字。噗地一口水,这又是什么梗。

 

 

于是转发到自己朋友圈,下面有了不少留言。有人就问我"以德报怨"的意思。

接着问,"以德报怨"这句话,是不是孔子说的。

我说不是呀,ms是伍子胥说的。

 

于是双方就"以德报怨""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等一系列文献展开了瞌叨。

 

 

二)以德报怨

 

中国人传统受的文化,叫做"以德报怨"。

 

意思是,"你要宽恕别人"。

哪怕对方是一个坏人,干了很多坏事。但是他最终改邪归正,你就应该原谅他。"浪子回头金不换"。

 

 

所以这里有个笑话,叫做"怎样修成菩萨"。

你想要修佛的话,有二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修行999年。戒斋吃素,宁心不动。持律一级级修上去。

另一种方法,是杀人。先去杀掉999人,杀得血流成河,血流漂杵。

 

然后呢,然后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一天就成佛了。堪称速成班。

 

 

可见,这样的"伦理道德"教育,在思想解放,无法无天的90后眼中,是丝毫看不进去的。

会被认为是迂腐,洗脑,奴化的教育。

 

 

我们再看回历史典故,"以德报怨"这事在历史上是怎样发生的呢。

BC506,伍子胥和孙武二个NPC攻下了楚国首都。伍子胥掘出了楚平王的墓"掘墓鞭尸",为父兄报仇。

 

旁边有个人提示他说"以德报怨"。

伍子胥大怒,说"以德报怨,则何以报德"。

 

意思就是说,他杀了我全家。坏人如果不得到惩罚的话;

以后还有谁会去做好人。

 

 

这就是"以德报怨"的出处。

后来传到了孔子耳里,学生问他,"子啊,以德报怨,可以么"。

孔子回答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论语·宪问》

 

 

孔子和伍子胥差不多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二个人生辰只差八岁。

可见,孔子对伍子胥的行为,也是认可的。

 

 

 

三)历史的发展

 

可是,为何后来中国历史的演化,会在"道德教育"中,逐渐变成教"以德报怨"呢。

 

 

因为后世传延的,其实并不是孔子的"儒学"。

"汉儒"和孔儒并不是同一回事。

就好比任何宗教领袖,后世肯定分分成诸多流派。再各有诠释阐述不同。

 

在我的《论儒·法·禅宗·基督自治和道教的复兴》#F10一文中,曾经说到,儒教[最重要]的一个历史节点,是叔孙通被刘邦接纳。

此后,儒教被改造为一套社会运转的法制。等级制社会的框架。

 

 

对于"儒"的社会结构,他适合于"大一统"的历史环境。而如果放到诸侯争霸,则一无是处。

"儒"家的社会组织方式,重视等级制的高度稳定。而创新和效率并不佳。

 

在叔孙通,董仲舒的儒学理论中,《论语》就被阉割了。断章取义,只取了前半句"以德报怨"。

因为董派儒学理论,需要"以德报怨"。

 

 

儒家首重稳定。其关键字就是"和谐"。

好比西汉史书记载,有大量的"非讼"。兄弟俩分家产闹上法庭,法官既不支持哥哥,也不支持弟弟。

 

法官就在那里哭。哭完了后劝哥哥弟弟,"你们都是骨肉至亲,为了钱的事情对簿公堂伤和气吗"。

法官关注的,并不是财产的分割,也不是正义的主张。

 

法官关注的,是"非讼"。

也就是你们不要有纠纷。天下太平最好。

孝子贤孙,母慈子孝。大家一片和平,"和稀泥"才是最高境界。

摆平就是水平,搞定就是稳定。

 

 

以前有个笑话,叫"世界各国是怎样组织的"(图找不到了)。

其中中国是一棵密密麻麻的分叉树。

因为中国很早之前,人口就非常多了。我们又是农耕民族。所以统治者关注的是"和谐"。儒家提倡的是"中庸""温良恭俭让"。

 

 

看回"以德报怨"这个话题。如果按照伍子胥的"复仇"做法,那是会有很大问题的。

因为人的天性,容易[高估]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容易[低估]自己对别人的伤害。

 

 

好比同样马路上,A打了B一记耳光,B打了A一记耳光。

"你扇别人耳光"这种事,任何人的记忆都不会超过半个小时。如果再忙一点,花天酒地玩上几天,早就抛到九霄云外想不起来了。

 

而"别人扇你耳光"这种事,任何人都记得很牢。普通人都可以一二个月不忘。特别记仇的人可以记上几年。

一有机会就狠狠报复过来。

 

 

结果导致什么,A和B见面,二个人就仇杀起来。

而且每个人都认为是"血海深仇",每个人都认为是自己受了欺负,自己受了侮辱。

但事实的真相呢。很可能是高估自己的伤害,低估对别人的伤害。

 

 

因此,当儒教夺取统治地位,成为通行全国的至高者。

他就不可能倡议"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这样的话,很可能导致二个部落循环仇杀不止。"冤冤相报何时了"。象客家人和潮汕人的械斗,几百年都停不下来。

 

董仲舒必然要提倡"以德报怨"。意思就是退一步,让一步。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

等到实在火大了,你再去仇杀。

 

 

 

同样道理,其他文明中。

如果你看基督教教义,《旧约》是犹太人写的。在《旧约》的教义中,摩西《申命记》第19篇:

 

"The punishment is tobe a life for a life, 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 a hand for a handand a foot for a foot."("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

 

 

但是,到了《新约》里面,耶稣的教义就改了。

耶稣教导门徒说: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要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不可推辞。

 

这二条是相互矛盾的。为什么呢,《新约》是一本更为"温和"的教义。

因为这时候基督教已经不是那么"边缘化"的宗教。而一个正常运行的社会中,教义一定要更"温和",否则社会无法运行。

"温良恭俭让",大家才能合伙做生意。

 

 

那么,有没有始终不"温和"的教义呢。

有的,就是《古兰经》。在《古兰经》中,"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是作为一项至高无上的教义,从未修改。

 

因此,穆斯林们特别容易"内战"。他们原本就是沙漠游牧民族,因而血亲复仇也特别地强烈。

在此基础上,穆斯林始终无法锻造现代文明。因为他们无法搭建大型团体。

 

 

 

四)道教徒

 

"因此,你就是个懦夫"。

"别人打你的左脸,你就把右脸也凑上去",朋友愤怒地说。

 

 

我说不是呀,你搞错了。我不是个儒教徒,俺是道教徒。

你不能因为哥哥精通儒学,就认为我是儒教徒呀。

 

 

道教的核心教义是什么,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因此,道教徒对"以德报怨"的态度,和别人都不同。

一)    分清背后的深层逻辑

二)    二张牌都可以打

三)    我们是马基雅弗利主义者

 

对于同宗同胞,我们可以"以德报怨",维持兄弟般的友情。

对于无可救药者,一定要"以血还血",打到它疼。

 

 

在美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著名的"博弈模拟"事件。[[2]]

当时,允许成千上万的玩家,在网络里创建自己的"战斗机器人"。

当二个机器人相遇,所有历史数据透明。然后你可以选择"攻击/不攻击"。

最后活下来的文明为胜利者。

 

 

这场竞赛举办了很久。各种各样的人,想出了种种极端复杂的算法。

而最后胜出的第一名,却是一种简单之至的算法。一共只有四行代码。

 

  • 遇见陌生人,默认为0分。

  • 他先攻击我,-1分。

  • 遇见负分,我先攻击他。除非他不还手,则+1分。

 

就这样一个简单到了极点的策略。最终却获得了最大的"生存数"。赢得了大赛的第一名。

 

 

"国虽大,好战必亡"。

在道教徒的眼里。"复仇"和"忍让"都不是必然选项。凡事要看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打得赢才打,打的成本效益比划算才打。必要时刻也不妨认怂。但要打就好好打。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后续。

四年以后,该计算机大赛不服气,又举办了一次。

这次规模更大,算法更复杂。甚至有几万行的大型代码。

最后的胜利者,还是那个"四行代码"的家伙。他甚至连字符都没改过。

 

 

 

[email protected],2016年7月23日晚)

 

 

 

 

[[1]]《我们该如何面对恶》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Njg0MzQ2NQ==&mid=2247483716&idx=1&sn=366b806c9162858ee457786bbb0ac153&scene=1&srcid=0723LAGDplgsmfKIeBjww0YA#rd

[[2]]一时间搜不到这场大赛的名字了,谁能记忆告知我一下。